服務團支招|疫情下的口罩與責任
時間: 2020-02-17 訪問量:823
序 言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戰“疫”中的重要一環,個人與家庭、單位、學校、社會環環相扣,息息相關,休戚與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作為一名普通民眾,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正確使用防護用品、保持個人及家庭衛生、盡量減少外出、不信謠、不傳謠,最大程度確保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人說,帶不帶口罩是我自己的事情,別人無權干涉。筆者認為,在這個特殊時期,這已經不是個人私權的領域問題,而是全社會公共安全的共同守護。事實已經證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具有極強的人-人傳染性,特別是,在多位專家的持續呼吁下,“口罩文化”已經成為防控此次疫情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你一個人不戴口罩,將可能成為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源,殃及的將是他人、甚至一群人,這絕對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是一個嚴肅的公共事件,是一場全民的戰斗。
近日,筆者作為廣西律協疫情防控法律服務團成員,在接聽一位法律求助者電話后,更深深的感受到疫情特殊時期的口罩與責任。縱然,日前各類媒體、文章或信息已經鋪天蓋地的宣傳了口罩的使用方法、真假口罩識別及銷售假口罩的法律后果等方面。但筆者認為,在這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有必要重新梳理口罩的種類及標識含義,銷售口罩是否需要資質,囤積口罩是否違法,不戴口罩的法律責任以及口罩使用后的處理等問題,以引起全民的重視和進一步普法的意義。
一、口罩的種類
第一類是醫用類口罩
按口罩性能特點及適用范圍,醫用口罩又可分為: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即: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1.醫用防護口罩。
醫用防護口罩適用于醫務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對經空氣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是一種密合性自吸過濾式醫療防護用品,防護等級高,尤其適用于診療活動中接觸經空氣傳播或近距離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時佩戴。可濾過空氣中的微粒,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微滴等,能阻止大部分細菌、病毒等病原體,醫用防護口罩需符合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標準。
2.醫用外科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適用于醫務人員或相關人員的基本防護,以及在有創操作過程中阻止血液、體液和飛濺物傳播的防護,防護等級中等,具有一定的呼吸防護性能。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隔大部分細菌和部分病毒,能防止醫務人員被感染,同時也可防止醫務人員呼氣中攜帶的微生物直接排出,對接受手術的患者構成威脅。醫用外科口罩需符合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標準。
3.普通醫用口罩(即: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普通醫用口罩用于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的噴濺物,可用于普通醫療環境下的一次性衛生護理,防護等級最低。適用于一般衛生護理活動,如衛生清潔、配液、清掃床單元等,為防止病原體微生物、顆粒物等直接透過提供一定的物理屏障。普通醫用口罩需符合相關注冊產品標準(YZB)。
第二類是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的KP口罩、KN口罩。
該類口罩需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相關要求,適用于防護各類顆粒物的自吸過濾式防護用品。其中,KP口罩主要用于化工行業,不適用于民用。KN口罩根據其對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性能,分為KN90、KN95、KN100。其中KN95口罩對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性能達到95%以上。但是,不管是KP口罩還是KN口罩都沒有防滲透的功能,不能用于醫療機構防護用。
第三類是普通口罩。
普通口罩包括棉布口罩、合成纖維口罩等,這類口罩沒有強制性標準要求,主要用于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但幾乎沒有防塵防菌效果,在流行病高發期和霧霾天氣,這類口罩幾乎起不到防御的作用。
二、口罩上標識3M的含義。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口罩,經常能夠看到印有“3M”標識的口罩,這種口罩標識的“3M”是什么含義?3M標識和N95或KN95的標識又有什么區別?
雖然同為字母和數字的組合,3M和N95/KN95是存在本質上的區別的。前者是美國明尼蘇達礦業制造公司的簡稱,也是該公司的注冊商標,而后者則是口罩行業生產標準代號。
筆者在此提醒,3M是注冊商標,如果未經3M公司許可,非法制作、仿制或銷售假冒的3M標識口罩,可能會涉嫌違反《刑法》中的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等罪名。
三、銷售口罩是否需要特殊的資質。
根據《醫療器械生產日常監督管理規定》國食藥監械〔2006〕19號和2018年8月 1日頒布實施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規定,醫用防護口罩和外科口罩均屬于第二類醫療器械;根據2019年第二批醫療器械產品分類界定結果,普通醫用口罩列為按照第二類醫療器械管理的產品。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從事醫療器械經營活動,應當有與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相適應的經營場所和貯存條件,以及與經營的醫療器械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管理機構或者人員。”和第三十條:“從事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的,由經營企業向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并提交其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條件的證明資料。”的規定,經營銷售醫用類口罩,必須取得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備案,即: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如果是在網絡銷售,根據《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從事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的企業,應當事先向所在地設區的市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并應當在其主頁面顯著位置展示其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許可證件或者備案憑證,產品頁面應當展示該產品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或者備案憑證。否則,禁止銷售。
所以,經營銷售醫用類口罩必須取得相應資質,若未取得上述資質的前提下銷售醫用類口罩就屬于違法違規,一旦被他人舉報,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就會依法查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大量囤積口罩是否違法。
近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周圍很多人,在朋友圈炫耀自己能拿到大量口罩,對于疫情防控重要時期,大量囤積口罩行為是否違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是看囤積口罩的用途和目的如何,如果是僅供自己和家人使用,則不構成違法。但,如果以出售牟取暴利為目的而大量囤積口罩,這種行為涉嫌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由公安機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看獲取口罩的來源是否合法正當,如果口罩來源并非慈善捐贈物資或公共財物,也不是“三無產品”或質量不合格的,更不是他人使用過的二手口罩;而是自己通過合法、正當渠道得到的,即使量比較大,也不能認為囤積口罩的行為違法。
五、不戴或拒絕戴口罩的法律責任
1.不戴口罩,將可能受到行政治安處罰。
在防控疫情的當下,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紛紛要求全民外出應佩戴口罩并接受防疫檢査,佩戴口罩不僅只是公民自我保護的問題,而已成為特殊時期公民應盡的法律義務。根據《治安處罰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對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因此,不戴口罩,將可能受到行政治安處罰。
2.拒戴口罩,可能涉嫌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眾所周知,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已經納入乙類傳染病,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以呼吸道傳播為主的傳染病。采取對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有利于迅速有效控制疫情,因此政府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的規定,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行為,將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因此,拒戴口罩,可能涉嫌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3.拒戴口罩,可能涉嫌構成妨害公務罪。
在每日的新聞和網絡視頻中,拒不佩戴口罩且威脅、毆打甚至圍攻防疫工作人員的事件屢見不鮮,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防控疫情司法解釋)第八條的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為防治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而采取的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的,以妨害公務罪定罪處罰。因此,拒戴口罩,可能涉嫌構成妨害公務罪。
4.不戴口罩導致傳播病毒的,可能涉嫌構成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明知自己是病毒攜帶者將可能傳播傳染病,仍然不戴口罩威脅公眾生命和身體健康,或者造成他們感染病毒疾病,根據防控疫情司法解釋第一條的規定,故意傳播突發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患有突發傳染病或者疑似突發傳染病而拒絕接受檢疫、強制隔離或者治療,過失造成傳染病傳播,情節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因此,不戴口罩導致傳播病毒的,可能涉嫌構成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六、銷售“問題”口罩的法律責任
1.發布虛假“銷售口罩”信息,收取他人錢財。
因為在藥店買不到口罩,有些人則選擇從朋友圈或微商來購買口罩。該交易方式既沒有第三方監制也沒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做保障,面對微信朋友圈或微商銷售的口罩,筆者在此提醒,如果你是購買者,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尤其是對于朋友圈截圖、微信轉賬憑證以及聊天記錄等要及時予以收集和保存,不要刪除。
日前,部分不誠信的賣家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賣口罩的廣告,收到購買人的貨款后卻不發貨,而直接將購買人拉黑,利用虛構銷售口罩信息進行行騙。根據防控疫情司法解釋第七條:“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假借研制、生產或者銷售用于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用品的名義,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有關詐騙罪的規定定罪,依法從重處罰。”的規定,該行為將涉嫌構成詐騙罪。
2.銷售他人使用過的二手口罩。
目前,市場上普遍流通的防護口罩均系一次性口罩,口罩使用過后可能會攜帶不同程度的生物遺留物和病菌,而清洗會破壞口罩的保護層使口罩失去防護功能。因此,已經使用過的防護口罩,一般禁止二次使用。
如果出現違法回收廢棄口罩而進行二次銷售的行為,將要承擔違約、侵權、欺詐等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可能會涉嫌構成以下違法犯罪行為。
一是可能涉嫌構成非法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非法買賣、運輸、儲存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將構成非法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
二是可能涉嫌構成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銷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將構成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
三是可能涉嫌構成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如果售賣的口罩系他人使用后回收的二手口罩,且口罩中含有肺炎病毒,并明知上述情況仍予以銷售導致疫情傳播、擴散的,根據防控疫情司法解釋第一條的規定,則可能涉嫌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即使不清楚二手口罩帶有病毒而導致疫情傳播、擴散的,仍可能涉嫌過失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為了從預防上述情況源頭出現,筆者建議,在你使用口罩后丟棄口罩時要進行如下處理:如果無發熱、咳嗽等癥狀,將口罩毀壞后投放到“有害垃圾”桶內;有發熱、咳嗽等癥狀用開水(或至少56℃以上熱水)浸泡30分鐘,或用酒精噴霧消毒后密封丟棄到“有害垃圾”桶,以防不法分子回收販賣給社會帶來二次的更大危害。
3.銷售質量不合格的假口罩。
一是承擔違約責任,消費者可以要求銷售者退貨或更換以及承擔損失賠償。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的規定,消費者可以依據該條規定向銷售者主張違約責任,要求其退貨,有其他損失的如運費也可一并主張。
二是承擔產品質量責任,消費者可以向生產者、供貨者或者是銷售者主張更換、退貨、賠償損失的責任。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四十條條:“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的;(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后,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于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的規定,如銷售者所賣口罩為假冒偽劣產品,并不具備醫用口罩的防護功能,也不符合口罩的生產標準,并且也不符合產品應有的質量,故消費者可根據本條規定,向生產者、供貨者或者是銷售者主張更換、退貨、賠償損失的責任。
三是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消費者可要求銷售者除退款之外,另外再要求賠償3倍價款或者500元。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的規定,若銷售者知假賣假的,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消費者可要求經營者除退款之外,另外再要求其賠償3倍價款或者500元。
四是承擔行政責任,工商管理部門可對銷售者進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并吊銷其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以假充真,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由工商管理部門以本條為依據追究行政責任,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并吊銷其營業執照。
五是承擔刑事責任,涉嫌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假冒商標的商品罪和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
若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可能會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和銷售假冒商標的商品罪,二者發生競合時擇一重罪論處。另外,因醫用防護口罩、外科口罩屬于醫療器械,如銷售“不具有防護、救治功能,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口罩,根據防控疫情司法解釋第三條的規定,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銷售明知是用于防治傳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不具有防護、救治功能,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則可能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
七、買到“問題口罩”,該如何維權。
一場疫情讓口罩變得“一罩難求”,一些無良商家竟大發“國難財”,銷售假口罩和“三無”口罩甚至他人使用后的二手口罩。作為老百姓,如果買到了“問題”口罩,該如何維權,筆者給出以下建議:
一是盡可能收集微信朋友圈截圖、微信聊天截圖、電話錄音保留與商家的聊天記錄、購買訂單、支付憑證、收貨快遞包裝和購買的口罩等證據材料。
二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可以要求商家或廠家退貨、退款,并要求其承擔運輸費用等損失。
三是可以向購買平臺、消費者協會(12315)、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等進行投訴,追究其行政處罰責任。
四是若消費者不能通過上述途徑維護自身權益,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司法途徑進行維權。
五是情節嚴重的,根據《刑法》和《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八、使用過的口罩如何處理。
筆者強烈呼吁,如果你已使用過的口罩,切勿將廢棄口罩混同其他生活垃圾進行丟棄,請將廢棄口罩投放至專用的垃圾收集容器,由專門人員集中收集、規范處置。在丟棄廢棄口罩之前,應折疊成長條形后用持耳繩綁成型,將口罩折疊時應將口鼻接觸面朝外,鼓勵大家將廢棄口罩進行消毒(噴灑75%酒精、84消毒液),然后投放至專用的垃圾收集容器。同時,注意手部衛生,投放后應及時洗手。
醫療機構對于病患者及醫護人員使用過的口罩,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處理,即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醫療衛生機構應根據就近集中處置的原則,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
結束語:在全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口罩雖小,但它的防控效果巨大,請您堅持出門戴口罩!在此,筆者也希望生產的廠家依法生產口罩,銷售者合法銷售口罩,老百姓正確使用口罩,使用后的您合法、合理處置口罩。本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行違法之事、不給國家添亂,大家齊心協力,力爭共同打贏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
作者簡介
王清水律師,廣西欣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黨支部組織委員,廣西區律師協會懲戒委員會委員、行政法與政府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處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重大公司、企業的項目談判、日常法律事務等非訴業務,經濟類刑事犯罪案件的刑事辯護,公司企業合同糾紛。先后榮獲廣西電視臺“2017年優秀公益志愿律師”稱號, 2019年榮獲首屆廣西律師協會“優秀青年律師”稱號,入選央視《律師來了》主場律師出鏡資格。現擔任南寧海關、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廣西有限公司、廣西區分析測試研究中心等多家國家機關、企業法律顧問。
來源:廣西律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項法律服務團
供稿:廣西欣和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