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律師事務所發展模式之廣西同望樣本
時間: 2016-11-24 訪問量:15,751
同心同德 不負眾望
——中國律師事務所發展模式之廣西同望樣本
截至2015年底,我國執業律師達到29.7萬人,律師事務所2.4萬多家。在廣西,有一家三次榮獲“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在廣西乃至全國律師界頗具影響力的律師事務所——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經過同望人20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同望已經發展成為擁有眾多律師專業人才、較強市場競爭力和近5000萬元固定資產的大型綜合法律服務供應商。
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任黃強光表示,廣西同望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由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廣西同望應用法學研究院和廣西同望投資集團組成的“廣西同望集團”,三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研究院承擔應用法學課題研究任務并研發法律服務產品,提供給律所和投資集團所屬企業使用;律所和投資集團所屬企業使用研究院的法律服務產品獲得收益后,反哺研究院研究經費;律所與投資集團所屬企業之間,又能夠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得益于這一良好機制,廣西同望集團除了能夠為廣大客戶提供各類高水平法律服務之外,在應用法學課題研究、企業上市、稅務策劃、知識產權、專業繼續教育培訓、私募基金、管理咨詢等領域,也具有十分出色的服務能力。
近年來,在律師事務所創新發展的大潮中,廣西同望的上述律、研、企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模式,可謂獨樹一幟。而廣西同望之所以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其原因就在于同望人的理想情懷、團結互助、勇于擔當、創新實干。
理想情懷:立志打造一流專業所
1996年夏天,黃強光、黃振忠、農星準等3位從廣西建工集團辭職創業的年輕人做著這樣一個大夢:創辦一家以建設工程和房地產法律事務為發展方向、在廣西乃至全國具有一流水準的律師事務所。
而不巧的是,當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已經剛剛停止了自治區直屬律師事務所的審批。橫亙在個人期求與主管部門制度之間的這道鴻溝,對于當時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和社會背景的三個年輕人來說幾乎是難以逾越的。
無知無畏的黃強光直闖當時的自治區司法廳廳長的辦公室。廳長說,光有理想是不夠的,你們自己說自己有專業特長還不行,如果你們能夠提供自治區建設廳的推薦函,我就特批你們辦所。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他們遇到了貴人——時任廣西建工集團常務董事、廣西二建公司董事長的張家炳先生,在他的親自游說之下,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廳破例向自治區司法廳發出了專函,稱同望所的成立將能夠為建設系統企事業單位提供更為專業的法律服務,建議司法廳批準成立同望所。
之后的結果更令3個年輕人喜出望外——他們的名叫“同望”、寓意“同心同德、不負眾望”的律師事務所在一周之內拿到了司法廳的批文。“說實話,當我走出廳長的辦公室時并沒有抱很大希望,因為當時我覺得自己是那么的唐突、沖動,陳述出來的理由并不足以改變一個早已成文的決議。但是奇跡發生了。我們至今一直深深地感謝建設廳、感謝司法廳。”黃強光回憶說。
有理想、有情懷,就可以吸引理念相同的人。左仁懇、劉錦欣、龔振中、黃玉華、葉健漢、莫良志、黃文新、盛國華等律師,放棄了不菲的既有利益甚至是律所主任職務,陸陸續續來到了同望,與三位創始合伙人一起“做大夢”、“干臟活”、“找樂子”。
同望所成立之初,只有承租的50多平方米辦公室、未知的客戶和審視疑問的眼光。20年過去了,同望人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回應了黃強光當年在司法廳廳長面前立下的誓言:同望以每次綜合評比總得分均遙遙領先的成績、三次被評為“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20年來一直保持零投訴的執業記錄; 2011年至2015年,同望所連續三次入選美國《工程新聞記錄》雜志和中國《建筑時報》聯合推選的中國“最值得推薦的10家中國工程法律律師事務所”;在政府法律顧問、刑事與職務犯罪預防、金融證券、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稅務、知識產權、廣西-東盟國際貿易和婚姻家事等法律事務領域,同望人的專業服務能力和服務水準,也一直為同行和廣大客戶所津津樂道。
2016年10月,廣西同望召開了“傳承?創新?實踐?發展”專題研討會,從理論上對同望20年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回顧和總結。同望人將繼續踐行“同心同德、不負眾望”的理想信念,將同望建成一個具有強大競爭力,可持續發展,充滿人文關懷和較強幸福感,員工共享發展成果的“百年同望”,已經成為同望人新的夢想,新的征程。
團結互助:同望人同心同德謀發展
同望所目前有20名高級合伙人、130余名執業律師,如何帶好這支律師隊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5年11月,由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在天津舉行。在律所管理分論壇上,時任廣西律師協會副會長的黃強光應邀發表題為《如何避免合伙人的決裂》的主旨演講。他認為:“擁有一個穩定、團結、不斷發展壯大的合伙人團隊,是合伙制律師事務所進行規模化、規范化和專業化建設并使事務所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基于這一認識,同望通過規章制度的建立和遵守,通過合伙人的言傳身教,確保了律師隊伍特別是合伙人團隊的整體穩定和團結。
一方面,同望建立和實施了確保事務所能夠有序、高效運轉的《合伙人會議制度》、《執行合伙人制度》等規章制度。黃強光認識到,很多律師的理念往往是相同或比較接近的,但若干年后卻分手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共同的理念只是停留在嘴巴上而沒有上升為合伙人共同的意志、規章制度和行動準則。將執業理念固化到規章制度中,是一種理性的升華,對于維系廣大律師特別是合伙人團隊的團結與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另一方面,同望建立和實施了貫穿著對新人“幫、傳、帶”理念的規章制度。同望所規定:(1)受聘擔任法律顧問(含常年法律顧問、專項法律顧問等)辦理風險業務、涉外業務、刑事業務和敏感業務,必須由兩名或兩名以上律師共同承辦(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專業對口的律師)。如果是合伙人,除前述業務外,凡收費達到一定數額的業務,也必須由兩名或兩名以上律師共同承辦;(2)禁止包括合伙人在內的所有律師以任何形式聘請或變相聘請個人業務助理(由所里統一招聘公共事務助理并發放薪酬),同時禁止任何律師固定或基本固定與某一律師合辦業務。同時還十分苛刻地規定,廢止該規定或對該規定進行實質性修改的,必須經全體合伙人一致同意。
為何要出臺這兩項制度?領銜創辦同望所的黃強光解釋說:“從國內合伙所的情況來看,律師聘請私人助理,大多由律師個人承擔助理的工資和福利,一個律師及其聘請的多個助理就構成了一個利益關系相對固定的小團隊。如果一個事務所內存在多個小團隊,很容易形成難以統一管理的幫派。有時候,有的律師雖然對某項業務并不熟悉,但出于利益自顧的考慮而不愿讓與其他專業對口的律師承辦,這損害了客戶的利益,進而也會損害事務所的長遠利益。因此,我們立志建設百年同望的同望人,不能背離‘同心同德、不負眾望’的根本宗旨,不能走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的老路。
黃強光表示,業務合辦與禁止律師聘請私人助理,目的不僅在于防止所內出現幫派,由于部分業務必須合辦,也引導并使得骨干律師只能與其他律師(多為年輕律師)合作,在制度層面為構建和諧互補互助的業務團隊奠定基礎,從而實現對新人幫、傳、帶。所謂“幫”,就是通過合辦業務幫助年輕律師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所謂“傳”,就是通過合辦業務向其傳授工作方法和技巧;所謂“帶”,就是通過合辦業務帶領其開拓市場。此外,合辦制度本身就要求必須由多名不同業務方向的律師以團隊的形式提供服務,才能夠確保服務質量和服務時間,在客戶需要提供服務的時候就能得到服務,律所與客戶間的法律服務合作關系因此而可持續發展。
從實踐情況來看,這兩項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望所內律師通過相互合作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形成了有差別但整體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通過合辦業務實現了對青年律師的“幫、傳、帶”,同望所的新律師成長周期普遍縮短,基本上兩年左右就能獨當一面;留住了客戶,在同望所的客戶群中,不少單位十多年來一直聘請同望律師為常年法律顧問。
正是憑借著合伙人的理念一致,以及律所文化的一脈相承,全體同望人共享發展成果、共同成長進步,也共同開創了同望所不俗的發展成就。
在同望的發展歷程中,同望人逐漸認識到,沒有良好的軟硬件設施投入,就不可能具備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的條件。
2003年10月,同望所決定集全所之力購置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高檔寫字樓,并在辦公設備、交通工具等方面進行升級換代。當時,為了增強所內團結和凝聚力,大家商定采取由全體合伙人和部分聘用律師共同出資,按份共有,裝修后再由事務所低價承租的辦法購置辦公用房。
但是由于大家的財力并不均衡,若采取這種辦法購房,有的合伙人暫時無法履行出資義務,所需的600余萬元購房款項怎么解決是個大問題,購房計劃曾一度擱置。就在此時,黃強光主任說服了家人,除留出必要的生活費外,把家中自有和向親友借來的款項為部分同事先行墊付了購房款,還主動向該同事承諾免收墊款利息,同時所里支付的房租仍由這些同事收取。在黃強光主任的感召下,大家想方設法、東挪西借籌集資金,終于實現了有一個“同望之家”的夢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前輩們怎么做,后來們就跟著怎么做。為了建設“百年同望”,王前烽、黃永輝、唐勁松、庾煥南、吳靜、黎明、林籽光、袁海兵、李彩鳳、王溪蔓、黃建軍等同望自己培養的年輕律師先后申請入伙,心甘情愿地與老一批合伙人一起付出和擔當。陳貞、黃煒煉、戶逢春、陳怡等同望青年律師委員會成員,雖然暫時還無法承擔更多的資金成本,但也都身體力行,在教育培訓和處理公共事務等各個方面積極作為,大大減輕了管理層的工作負擔,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對“同心同德、不負眾望”理念的傳承。
同望人勇于擔當的精神,還表現在年青一代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認真學習、刻苦鉆研和開拓進取上。由袁海兵、李妃等律師創辦的微信公眾號“判例研究中心”,以最高人民法院工程糾紛案件裁判文書大數據為依據,以同望所深厚的工程法律理論和豐富的工程糾紛訴訟服務經驗為支撐,分析裁判導向,深挖裁判規律,致力于成為中國高端工程法律服務最佳提供者;由陳貞、陳珂鵬、廖軍、俞琨、黃露儀、楊靜等律師創辦的微信公眾號“廣西刑案評析”,以廣西刑事案件裁判文書大數據為評析對象,對裁判理由進行歸納分析,已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由陳怡、馮琛、莫柏龍、陳明、莫征雨、黃煜等律師創辦的微信公眾號“借貸法律實務”,致力于借貸領域法律問題研究,為社會公眾及公司企業提供規范化、專業化、團隊化的借貸法律服務;而微信公眾號“同望毒辯”,則是由李永東、戶逢春、韋寧、曹浪、馮梧楠等年輕律師組成的同望毒品犯罪法律事務部所創辦的,系全國為數不多的以毒品犯罪單項類罪刑事辯護為服務內容的微信平臺。
創新實干:引領律師行業發展
與時俱進、創新爭優,是同望所得以較好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望的20年,就是在專業化、規范化和品牌化等各方面不斷創新、自我跨越的20年。
1999年6月,黃強光主任的個人專著《建設工程合同》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專家指導叢書》,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國公開發行,首開廣西律師在國家級出版機構出版專著的先河。2010年,法律出版社又出版了黃強光律師的個人專著《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前沿問題析解》,同樣深受業界好評。
早在2003年10月,同望就購置了近1000平方米的寫字樓;時至今日,同望總分所自有產權物業面積近5000平方米,在廣西律師界仍然遙遙領先。
2004年5月,同望在廣西大學設立“同望律師事務所獎學金”,這是第一個由廣西律所在高等學校設立的獎學金。2014年9月,同望又在廣西師范大學設立“同望律師事務所獎學金”。12年來,凝聚同望人愛心的獎學金累計已經發放超過100萬元。
2004年8月,中共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成立。至今,同望總分所全部設立了黨支部。其中,總所黨支部及柳州分所黨支部分別被自治區黨委和柳州市委評定為全區和柳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4年11月,同望的第一個分所——柳州分所成立。至今,同望已經開設了柳州、欽州和梧州三個分所,系廣西區內服務機構最多的律所之一。按照同望的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同望將實現在桂林、北海、玉林、百色、貴港等主要城市設立分所的目標,也將探索在北京、廣州、深圳、河內設立分所。
2005年2月,同望所設立了“客戶服務管理中心”,配備三名工作人員,專司服務質量和執業紀律監督管理職責。這一舉措在同一時期的全國律師事務所中,亦并不多見。
2005年6月,主要刊登同望律師原創專業文章的《同望法律參考》(雙月刊)創刊,是廣西律所中創刊最早、也是至今仍穩定出版發行的法律類雜志之一,深受廣大客戶和讀者喜愛。
2009年9月,廣西大學“法學教育實踐基地”落戶同望所,這是該校在廣西律所中唯一設立的法學教育實踐基地。2015年8月,同望所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學位委員會、教育廳批復同意建設的“廣西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實務技能聯合培養基地”的參與建設合作單位。同年12月,同望所作為廣西唯一律所,成為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即“雙千計劃”)的參與實施單位之一。
2011年11月,同望所入選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與中國《建筑時報》共同評選的“最值得推薦的30家中國工程法律律師事務所”。2013年和2015年,又連續兩次入列“最值得推薦的10家中國工程法律律師事務所”。2011年7月,同望總所、柳州分所同時被廣西區司法廳、廣西律師協會授予“廣西優秀律師事務所”稱號,同望總所同時被授予“廣西十佳律師事務所”稱號。
2015年10月,同望所建立和實施了全國首創的律師虛擬股權回報制度。黃強光表示,這一制度事實上賦予了全體員工相當于合伙人法律地位的律所品牌回報權益,有利于吸納越來越多的高端法律服務人才,進而為實現把律所做大做強提供保障;它體現了全體合伙人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勇于擔當的精神,給后來者留下了可以傳承的精神樣本;同時,這一制度將虛擬股權回報的取得與加強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利于促使律師更加自覺遵守規章制度、愛惜律所形象和品牌。從長遠來說,這一制度可以讓全體員工明白自己在為自己的未來而打工,存在感和歸屬感會因此而增強,也會更加努力認真開展工作。這些,正是律所得以更具凝聚力和競爭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的源泉。
2016年1月,廣西同望應用法學研究院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民政廳批準依法登記成立。該院由同望所發起,以武漢大學法學院、廣西大學法學院、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等區內外著名高等院校為依托,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辦應用法學研究院。同望研究院成立以來,很快就優質高效的完成了賀州市人民政府的委托課題《多規合一主要法律障礙研究報告》;目前,同望研究院與同望所正在聯合承擔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由自治區國資委組織實施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立法項目。
在律師事務所發展方面的探索創新,使得同望在廣西律師行業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也為律師行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回首二十年風雨歷程,同望人唏噓感嘆;展望未來美好前景,同望人豪情滿懷。成績屬于過去,同望人已經做好準備,決心與30萬中國律師同行一起,在國家法治建設的征途中一同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