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视频|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女子推理社第二季|女子教养学校(SP)(柠檬塔)小说全|女友的新妈妈|女友的妈妈

您目前所在位置:首頁 > 法律法規(guī)

法律法規(guī)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時間: 2010-08-28      訪問量:811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預備役軍官的條件、來源和選拔

    第三章  預備役軍官的職務等級和職務

    第四章  預備役軍官的軍銜

    第五章  預備役軍官的登記

    第六章  預備役軍官的培訓

    第七章  預備役軍官的征召

    第八章  預備役軍官的待遇

    第九章  預備役軍官的退役

    第十章  法律責任

    第十一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健全預備役軍官制度,完善國家武裝力量動員體制,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根據(jù)憲法和兵役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預備役軍官是被確定為人民解放軍預備役排級以上職務等級或者初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等級,被授予相應的預備役軍官軍銜,并經(jīng)兵役機關登記的預備役人員。

    第三條  預備役軍官是國防后備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zhàn)時補充現(xiàn)役軍官的主要來源之一。

    預備役軍官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享有與其職責相應的地位和榮譽。國家依法保障預備役軍官的合法權益和相應待遇。

    第四條  預備役軍官按照職務性質(zhì)分為軍事軍官、政治軍官、后勤軍官、裝備軍官和專業(yè)技術軍官。

    軍官預備役按照平時管理和戰(zhàn)時動員的需要,分為兩類:在預備役部隊任職的和預編到現(xiàn)役部隊的預備役軍官為第一類軍官預備役;其他預備役軍官為第二類軍官預備役。

    第五條  全國的預備役軍官管理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由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管。

    軍區(qū)、省軍區(qū)(衛(wèi)戍區(qū)、警備區(qū))、軍分區(qū)(警備區(qū))政治部負責本區(qū)域的預備役軍官管理工作。軍兵種政治部負責軍兵種部隊預備役軍官的有關管理工作。

    縣、自治縣、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人民武裝部(以下統(tǒng)稱縣人民武裝部)負責本行政區(qū)域預備役軍官的具體管理工作。

    第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jù)職責分工,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做好預備役軍官的有關管理工作。

    第七條  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軍區(qū)政治部、省軍區(qū)(衛(wèi)戍區(qū)、警備區(qū))政治部、軍分區(qū)(警備區(qū))政治部和縣人民武裝部會同有關政府部門,建立健全軍地預備役軍官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軍隊和地方有關部門、當?shù)仡A備役部隊和預編預備役軍官的現(xiàn)役部隊參加的聯(lián)席會議,協(xié)調(diào)解決預備役軍官工作中的有關問題。有特殊需要時,可以臨時召集會議。

    聯(lián)席會議議定的事項,軍隊和地方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辦理。

    第八條  預備役軍官所在的工作單位,應當支持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和履行其他兵役義務,協(xié)助做好預備役軍官管理工作。

    第九條  預備役軍官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guī)以及軍隊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參加軍事訓練和軍事勤務活動,接受政治教育,增強組織指揮能力和專業(yè)技能,隨時準備應召服現(xiàn)役。

    第十條  對在履行兵役義務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預備役軍官,應當依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guī)定給予嘉獎、記功或者授予榮譽稱號。

    對在預備役軍官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依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二章  預備役軍官的條件、來源和選拔

    第十一條  預備役軍官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忠于祖國,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guī);

    (二)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三)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服軍官預備役的年齡;

    (四)退出現(xiàn)役或者接受過軍事專業(yè)培訓并經(jīng)考核合格,具有與其職務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組織指揮能力或者專業(yè)技能;

    (五)身體健康。

    第十二條  預備役軍官從下列人員中選拔:

    (一)退出現(xiàn)役的軍官和文職干部;

    (二)退出現(xiàn)役的士兵;

    (三)專職人民武裝干部和民兵干部;

    (四)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學生;

    (五)非軍事部門的專業(yè)技術人員;

    (六)符合預備役軍官基本條件的其他公民。

    第十三條  選拔預備役軍官的計劃,由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第十四條  依照本法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從退出現(xiàn)役的軍官和文職干部中選拔的預備役軍官,由部隊團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提出轉(zhuǎn)服軍官預備役的意見,按照規(guī)定的權限批準后,到安置地的縣人民武裝部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

    從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人員中選拔預備役軍官,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基層人民武裝部或者所在單位按照上級下達的計劃和規(guī)定的條件推薦;

    (二)選拔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由有關預備役部隊或者現(xiàn)役部隊會同縣人民武裝部共同審核確認人選,選拔服第二類軍官預備役的,由縣人民武裝部審核確認人選;

    (三)承訓單位組織培訓;

    (四)按照規(guī)定的權限審批;

    (五)縣人民武裝部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

 

    第三章  預備役軍官的職務等級和職務

    第十五條  預備役軍事、政治、后勤、裝備軍官的職務等級設置為:正師職、副師職、正團職、副團職、正營職、副營職、正連職、副連職、排職。

    預備役專業(yè)技術軍官的職務等級設置為: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中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初級專業(yè)技術職務。

    第十六條  對被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人員,應當確定職務等級。

    退出現(xiàn)役轉(zhuǎn)服軍官預備役的人員,其職務等級的確定依照現(xiàn)役軍官相應職務等級的任免權限辦理。

    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服軍官預備役的人員,其職務等級的確定依照下列規(guī)定的權限批準:

    (一)師級軍官職務等級和高級專業(yè)技術軍官職務等級的確定,由軍區(qū)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

    (二)團級軍官職務等級和中級專業(yè)技術軍官職務等級的確定,由有軍官職務任免權的軍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

    (三)營級以下軍官職務等級和初級專業(yè)技術軍官職務等級的確定,由有軍官職務任免權的師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

    第十七條  在預備役部隊和預編到現(xiàn)役部隊任職的預備役軍官,除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確定職務等級外,其職務依照下列規(guī)定的權限任免:

    (一)營級以上軍官職務和高級、中級、初級專業(yè)技術軍官職務的任免權限,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第三款規(guī)定執(zhí)行;

    (二)正連職、副連職、排職軍官職務,由有軍官職務任免權的團級單位正職首長任免。

    第十八條  對預備役軍官應當進行考核??己斯ぷ饔深A備役軍官所在部隊或者兵役機關會同地方有關部門,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按照職責分工,共同組織實施??己私Y(jié)果作為任免預備役軍官職務的主要依據(jù)。

    第十九條  預備役軍官職務等級的確定和職務的任免,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規(guī)定的程序辦理。

 

    第四章  預備役軍官的軍銜

    第二十條  國家實行預備役軍官軍銜制度。

    預備役軍官軍銜是區(qū)分預備役軍官等級、表明預備役軍官身份的稱號、標志和國家給予預備役軍官的榮譽。

    第二十一條  預備役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八級:

    (一)預備役將官:預備役少將;

    (二)預備役校官:預備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預備役尉官:預備役上尉、中尉、少尉。

    第二十二條  預備役軍官軍銜分為:

    (一)預備役軍事、政治、后勤、裝備軍官:預備役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二)預備役專業(yè)技術軍官:預備役專業(yè)技術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軍、空軍預備役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

    第二十三條  預備役軍官實行職務等級編制軍銜。

    預備役軍事、政治、后勤、裝備軍官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軍銜:

    正師職:預備役大校、少將;

    副師職:預備役上校、大校;

    正團職:預備役上校、中校;

    副團職:預備役中校、少校;

    正營職:預備役少校、中校;

    副營職:預備役上尉、少校;

    正連職:預備役上尉、中尉;

    副連職:預備役中尉、上尉;

    排職:預備役少尉、中尉。

    預備役專業(yè)技術軍官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軍銜:

    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預備役專業(yè)技術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中級專業(yè)技術職務:預備役專業(yè)技術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

    初級專業(yè)技術職務:預備役專業(yè)技術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第二十四條  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期間,軍銜高的預備役軍官為軍銜低的預備役軍官的上級;軍銜高的預備役軍官在職務上隸屬于軍銜低的預備役軍官的,職務高的為上級。

    第二十五條  評定和授予預備役軍官軍銜,以預備役軍官職務等級、工作(任職)年限、德才表現(xiàn)和工作實績?yōu)橐罁?jù)。

    第二十六條  授予預備役軍官軍銜,依照下列規(guī)定的權限批準:

    (一)預備役少將、大校,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授予;

    (二)預備役上校,由軍區(qū)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授予;

    (三)預備役中校、少校,由有軍官職務任免權的軍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授予;

    (四)預備役上尉、中尉、少尉,由有軍官職務任免權的師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授予。

    第二十七條  轉(zhuǎn)服軍官預備役的軍官和文職干部,其預備役軍官軍銜,按照其原現(xiàn)役軍官軍銜等級或者文職干部級別確定。

    第二十八條  預備役軍官軍銜,依照下列規(guī)定晉級:

    (一)被批準退出現(xiàn)役轉(zhuǎn)服軍官預備役的軍官,其軍銜已滿晉升年限,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其預備役軍官軍銜可以比其原現(xiàn)役軍官軍銜等級高一級;

    (二)預備役軍官由于職務等級提升,其軍銜低于新任職務等級編制軍銜的最低軍銜的,提前晉升至新任職務等級編制軍銜的最低軍銜;

    (三)預備役少尉至預備役上校軍官,符合規(guī)定條件和晉升年限的,可以在職務等級編制軍銜范圍內(nèi),逐級晉升預備役軍官軍銜;

    (四)預備役大校晉升預備役少將,實行選升;

    (五)預備役軍官在履行兵役義務過程中有突出功績的,其預備役軍官軍銜可以提前晉級。

    晉升預備役軍官軍銜的條件、年限和程序,由中央軍事委員會規(guī)定。

    第二十九條  預備役軍官軍銜的晉級,按照下列規(guī)定的權限批準:

    (一)預備役大校晉升預備役少將、預備役上校晉升預備役大校,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

    (二)預備役中校晉升預備役上校,由軍區(qū)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

    (三)預備役少校晉升預備役中校、預備役上尉晉升預備役少校,由有軍官職務任免權的軍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

    (四)預備役中尉晉升預備役上尉、預備役少尉晉升預備役中尉,由有軍官職務任免權的師級單位正職首長批準。

    第三十條  預備役軍官違反軍紀的,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guī)定,可以給予軍銜降級處分。批準預備役軍官軍銜降級的權限,與批準授予該級預備役軍官軍銜的權限相同。

    預備役軍官軍銜降級不適用于預備役少尉軍官。

    第三十一條  對被取消預備役軍官身份的人員,應當取消其預備役軍官軍銜。批準取消預備役軍官軍銜的權限,與批準授予該級預備役軍官軍銜的權限相同。

    第三十二條  預備役軍官犯罪,被依法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或者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應當剝奪其預備役軍官軍銜。批準剝奪預備役軍官軍銜的權限,與批準授予該級預備役軍官軍銜的權限相同。

    第三十三條  預備役軍官退出預備役后,其預備役軍官軍銜予以保留,在其軍銜前冠以“退役”。

    第三十四條  預備役軍官軍銜的肩章、符號標志式樣及佩帶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頒布。

 

    第五章  預備役軍官的登記

    第三十五條  預備役軍官的登記,由縣人民武裝部辦理。

    退出現(xiàn)役被確定轉(zhuǎn)服軍官預備役的人員,應當自到達安置地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到縣人民武裝部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其他人員在被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同時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

    被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工作的人員,到工作單位所在地的縣人民武裝部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被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其他人員,到戶籍所在地的縣人民武裝部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

    縣人民武裝部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時,應當向被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當面核實其身份、經(jīng)歷等有關情況,說明有關事項,并將預備役軍官登記情況通知其所在單位。

    第三十六條  預備役軍官因工作調(diào)動或者遷居需要變更預備役軍官登記地的,應當辦理轉(zhuǎn)出手續(xù),并自到達新的工作單位或者居住地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到所在地的縣人民武裝部辦理轉(zhuǎn)入手續(xù)。

    縣人民武裝部辦理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轉(zhuǎn)出、轉(zhuǎn)入手續(xù)的,應當通報預備役軍官所在部隊。

    第三十七條  預備役軍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由縣人民武裝部注銷其預備役軍官登記:

    (一)退出預備役的;

    (二)出國定居的;

    (三)死亡的;

    (四)被取消預備役軍官身份的。

    第三十八條  縣人民武裝部必須按照規(guī)定對在本行政區(qū)域內(nèi)登記的預備役軍官,每年進行一次核對,并逐級統(tǒng)計上報。

 

    第六章  預備役軍官的培訓

    第三十九條  未服過現(xiàn)役或者未接受過軍事專業(yè)培訓的人員,被選拔為預備役軍官的,在確定預備役軍官職務等級前,應當接受軍事專業(yè)培訓。

    第四十條  預備役軍官在服預備役期間,應當依照兵役法和本法的規(guī)定接受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

    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每晉升一級指揮職務,應當經(jīng)過相應的培訓,具備任職所需的組織指揮能力。

    擔任專業(yè)技術職務的預備役軍官,應當接受相關的專業(yè)技術培訓。

    第四十一條  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決定對預備役軍官實施應急訓練。預備役軍官必須按照規(guī)定接受應急訓練。

    第四十二條  預備役軍官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大綱,由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制定。

    負有預備役軍官培訓職責的單位應當根據(jù)預備役軍官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大綱,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實施計劃。

    第四十三條  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的培訓,由省軍區(qū)(衛(wèi)戍區(qū)、警備區(qū))或者所在部隊組織實施;服第二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的培訓,由省軍區(qū)(衛(wèi)戍區(qū)、警備區(qū))、軍分區(qū)(警備區(qū))和縣人民武裝部組織實施。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軍兵種、軍區(qū)根據(jù)需要組織預備役軍官的培訓。

    預備役軍官所在單位和當?shù)厝嗣裾畱斨С趾蛥f(xié)助預備役軍官培訓工作,保證培訓任務的完成。

    軍隊院校、預備役軍官訓練機構、現(xiàn)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有關的普通高等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承擔預備役軍官的培訓任務。

 

    第七章  預備役軍官的征召

    第四十四條  省軍區(qū)(衛(wèi)戍區(qū)、警備區(qū))、軍分區(qū)(警備區(qū))和縣人民武裝部應當根據(jù)國防動員的需要,會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預備役軍官征召預案,其中,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的征召預案,應當會同有關預備役部隊、現(xiàn)役部隊制定。

    省軍區(qū)(衛(wèi)戍區(qū)、警備區(qū))、軍分區(qū)(警備區(qū))、縣人民武裝部以及預備役部隊和預編預備役軍官的現(xiàn)役部隊,應當組織征召演練,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支持和協(xié)助。

    第四十五條  國家決定實施國防動員后,縣人民武裝部應當根據(jù)上級的命令迅速向被確定為征召對象的預備役軍官下達征召通知;必要時,預備役部隊和預編預備役軍官的現(xiàn)役部隊也可以直接向所屬的被確定為征召對象的預備役軍官下達征召通知,并通報預備役軍官登記地的縣人民武裝部。

    第四十六條  預備役軍官接到征召的通知后,必須按照規(guī)定時間到指定地點報到,由于傷病等原因暫時不能應召的,經(jīng)縣人民武裝部核實,并報上一級兵役機關批準,可以暫緩應召。

    第四十七條  國家決定實施國防動員后,尚未被征召的預備役軍官,未經(jīng)其所在部隊或者登記地的縣人民武裝部批準,不得離開預備役登記地;已經(jīng)離開的,接到征召通知,應當按照通知要求立即返回或者到指定地點報到。

    第四十八條  被征召的預備役軍官轉(zhuǎn)服現(xiàn)役的,按照戰(zhàn)時現(xiàn)役軍官任免權限下達任職命令,改授現(xiàn)役軍官軍銜,履行現(xiàn)役軍官相應的職責;未轉(zhuǎn)服現(xiàn)役的,按照上級下達的任務履行職責。

    第四十九條  被征召的預備役軍官所在單位應當協(xié)助兵役機關做好預備役軍官的征召工作。

    第五十條  國家解除國防動員的實施措施后,被征召轉(zhuǎn)服現(xiàn)役的預備役軍官,除根據(jù)部隊需要繼續(xù)服現(xiàn)役的,應當退出現(xiàn)役。

 

    第八章  預備役軍官的待遇

    第五十一條  預備役軍官履行兵役義務的工作實績,應當作為所在單位對其考核評定、晉升職務及工資等級的依據(jù)之一;立功或者被授予榮譽稱號的,享受國家和地方給予同等立功受獎者的獎勵和優(yōu)待。

    第五十二條  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期間,應當按照規(guī)定著裝;參加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或者其他重大慶典活動的,可以著預備役軍官制式服裝,并佩帶預備役軍官軍銜肩章、符號標志。

    第五十三條  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期間,其工作單位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由其所在單位照發(fā)工資和獎金,其享受的福利待遇不變。

    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期間,應當給予誤工補貼,具體辦法和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

    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按照國家規(guī)定給予伙食補助,報銷往返差旅費。

    第五十四條  對按照規(guī)定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的預備役軍官,按照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的時間及其職務等級發(fā)給補貼。補貼標準由財政部和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制定,所需經(jīng)費由中央財政保障。

    第五十五條  預備役軍官在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等軍事活動中犧牲、傷殘的,參照國家關于軍人撫恤優(yōu)待的規(guī)定辦理。

 

    第九章  預備役軍官的退役

    第五十六條  預備役軍官達到平時服預備役最高年齡時,應當退出預備役。

    第五十七條  預備役軍事、政治、后勤、裝備軍官平時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

    擔任師級職務的,五十五歲;

    擔任團級職務的,五十歲;

    擔任營級職務的,四十五歲;

    擔任連級職務的,四十歲;

    擔任排級職務的,三十五歲。

    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確因工作需要,經(jīng)過批準,平時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的年齡不得超過五歲。

    第五十八條  預備役專業(yè)技術軍官平時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

    擔任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六十歲;

    擔任中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五十五歲;

    擔任初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五十歲。

    第五十九條  未達到平時服預備役最高年齡的預備役軍官,由于傷病殘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繼續(xù)服預備役的,應當退出預備役。

    第六十條  預備役軍官退出預備役的批準權限,與本法第十六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權限相同。

    第六十一條  預備役軍官退出預備役時,根據(jù)其服預備役的時間和貢獻,頒發(fā)相應的榮譽證章。

 

    第十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  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期間,違反紀律的,依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三條  預備役軍官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強制其履行兵役義務;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拒絕或者逃避預備役登記的;

    (二)拒絕或者逃避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的;

    (三)拒絕、逃避征召的。

    第六十四條  在預備役軍官管理工作中,收受賄賂、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預備役工作遭受嚴重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阻撓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zhí)行軍事勤務,或者履行其他兵役義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十一章  附則

    第六十五條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退出現(xiàn)役的人員,服人民解放軍軍官預備役的,適用本法。

    第六十六條  本法自 199611日起施行。

 

平乡县| 佛坪县| 西峡县| 株洲县| 凌云县| 东明县| 巫溪县| 乐都县| 巴东县| 郴州市| 格尔木市| 炉霍县| 治多县| 桐柏县| 隆回县| 余姚市| 鄂温| 万源市| 晋中市| 丰城市| 岳阳县| 五常市| 吉林市| 南召县| 太仓市| 织金县| 岑溪市| 三江| 酉阳| 灌云县| 云浮市| 六枝特区| 临武县| 山东| 奇台县| 黎城县| 临潭县| 民和| 娱乐| 玛曲县| 宝鸡市|